1.演讲比赛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英语风采展示活动,全面展现全国各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成果,检验中小学教学水平有关英语教学的各项指标的落实,夯实和扩展少年儿童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少年儿童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在英语方面学有专长的少年儿童提供向高一级学校展示自己才能机会;同时有助于少年儿童学好中西文化,提高文化品位与国际接轨,成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新时代精英。作为一名大学狗,经常在学校和电视上里看到各种主题演讲比赛。还有很多讲师凭借演讲而成就一番事业。但是本人不是很明白演讲的真正意义和作用在哪里
另外类似《超级演说家》这样的节目。里面很多演讲都是讲惨或者来一大段激情的话。甚至有些似乎并没有多么深刻的观点和内涵,就是凭借着激情的肢体动作和语调来演绎。所以,一个真正的好演讲是什么样的!主题演讲是个人魅力能力的一种展示,撇开电视节目(为了收视率),日后你会遇到必要的一些场景,如毕业前的答辩,你必须向老师们讲解你的主题,背景,意义,问题,方法,思路等。我们之所以要讲,是因为让更多的人信。主题演讲,其实是就着一个话题来谈谈自己的想法。语言,是人类思想的传递工具。所以,我们如果欣赏一个人的演讲,究其根本,我们是对于演讲者Ta的想法感兴趣,我们觉得Ta的观点新颖独特。如果是访谈类型,往往主讲人的思路会在与访问者的沟通中被打断,而主题演讲的好处就是,演讲者可以将想法一气呵成地表达和展现在我们面前。有感染力,有思辨力的主题演讲者,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传达出个人魅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美国竞选总统的演讲,经常会赢得台下市民的欢呼以及欢呼过后疯涨的选票。我们常说言行一致,很多时候当人们说出来这个话的时候,我们听众会自觉脑补日后讲话人就是这么行动的画面,因此这种预见性会让我们更受感染,感觉仿佛看到了结果,也会对眼前的讲话人更加信服。这是演讲的妙趣,当然,这也是主题演讲的魅力。
2.演讲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演讲有促进演讲者成长的作用。只有那些有志者和不畏艰苦的人,才能攀登高峰,并摘下桂冠戴在自己的头上。虽然戴在自己的头上仅仅是一瞬间,但可以想象,就在这前前后后,演讲家是经过多少次演讲实践才能取得的。因为,演讲家者不是天生的,是演讲的实践所造成的。艰苦的、多方面努力是演讲者成为演讲家的必经之路。
第二,演讲有培养良好人际关系和高尚情操的作用。现代社会是人们交往日益密切的社会,是信息广为交流和传播的文明社会。演讲者不仅在台上需要有悬河之口和文雅的举止,就是在台下,其一言一行也要起到表率作用。他们的言谈应是谦逊、高雅的,他们的举止应是得体、大方的。这样的言行举止,不仅有利于创造祥和的气氛,而且也有利于人们的交往。
第三、演讲有不断的自我完善的作用。一个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技巧超群的人,如果不善言谈,词不达意也是无法充分发展自己全部聪明才智的。而演讲在人类口语中是最高级、最完善、最具有美学价值的一种口语表达形式。
除此之外,演讲需要综合知识,它既需要演讲学本身的理论和经验,又需要运用哲学、美学、逻辑学、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和写作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如果,我们学习、了解、掌握了演讲艺术并付绪实践,那么就能使自己增长才干,开扩眼界,陶冶情操,积累知识,加强修养,锻炼口才,培养气质,展示形象,扩大知名度,提高事业的成功率。
3.演讲的目的指的是什么
人们的任何社会实践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其功利性是非常鲜明的.由于演讲活动是演讲者与听众的双边活动,所以,演讲的目的就分别体现为演讲者演讲的目的和听众听演讲的目的.而每个演讲者由于身份、地位、年龄、专长各不相同,演讲的目的也不尽相同,甚至每位演讲者的每次演讲的目的也不相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谈. 一、从演讲的宏观目的看. 演讲者演讲的目的也就决定了演讲的目的.从总体上看,演讲的目的就是演讲者与听众取得共识,使听众改变态度,激起行动,推动人类社会向理想境界迈进.演讲无论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观点,或是传播道德伦理情操,还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艺都是为了让听众同意自己的主张、观点和立场以取得共识,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听众的实际行动,向着理想境界迈进.如,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的解放黑奴的演讲,目的就是动员美国人民为解放黑奴、废除奴隶制而斗争;杨振宁、李政道二位科学家发表的学术演讲,目的就是宣传他们的科学发现,让社会接受其正确观点,从而推动科学文化的进步. 二、从演讲的微观目的看. 迄今为止,尚未有专职演讲家.当今的演讲者都有自己的正式职业或专业,如鲁迅是文学家、闻一多是学者、诗人,林肯是总统,丘吉尔是首相.由于其职业不同、专业不同、经历等多种因素的没,演讲的目的、内容也有所不同.闻一多在昆明的《最后一次演讲》的目的就是揭露和痛斥敌人、鼓舞听众、发展民主运动;而曲啸、李燕杰、刘吉等的演讲则是向广大青年进行理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因此,从微观上看,每位演讲者的每一次演讲都有不同的具体目的. 演讲的宏观目的与微观目的并不矛盾.闻一多的个体微观目的是揭露敌人,鼓舞听众,发展民主运动,但这一目的恰与推动人类向理想境界迈进统一、一致,这是值得注意的. 三、从听众听演讲的目的看. 听众是无数个个体的集合.由于他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兴趣、职业等不同,听演讲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比如,林肯解放黑奴的演讲,听众有拥护的,也有反对的,可见其目的根本不同.即使目的都一样的听众,对同一内容的演讲也往往各取所需.但从总体上说,演讲者的个体实用目的和听众个体实用目的是一致的,紧密相连而又互为体现的.如果离开这条,演讲将很难存在. 上面我们从宏观、微观、听众三方面作了“横”的分析,下在再从“纵”的方面分析,即演讲者追求的两个目的:现场的目的和散场后的目的. (一)、现场的目的. 每一个演讲者都希望演讲能成功,这一目的完全从现场和直观效果反映出来,如听众的表情、情绪,或者捧腹大笑,或者义愤填膺,或者欢呼雀跃,或者泪水横流,或者高呼口号,或者掌声雷动,这就表明演讲者的实用目的符合了听众的实用目的,引起了共鸣,现场的效果仅是表面的,关键是演讲者的实用目的、演讲的内容打动了听众的心灵.离开这些,再有成功的欲望和目的也难奏效. (二)、散场后的目的. 任何演讲者都不会停留在现场的目的上,而是追求散场后的目的:实际行动,这才是演讲者的最终目的.比如,拿破仑率部队在远征埃及时,在金字塔附近和敌人的主力遭遇,情况危急,拿破仑立在马队前高声演讲道:“士兵们,四千年历史今天从这些金字塔的上面看着你们!”简短的演讲使远征疲惫的法军士气大作,终于大胜敌军,他的演讲产生了现场的直观效果,鼓舞了士气,士兵英勇杀敌,取得了胜利,进而实现了散场后的目的. 可以说,演讲现场的目的是散场后目的的前提和基础,散场后的目的又是现场目的的归宿,两者紧密相联.没有现场目的的实现,就不可能有散场后目的的实现;如果只追求散场后的目的,忽视追求现场目的,散场后的目的不过是一句空话. 演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实践,更是一种工具.人们拿起工具总是有目的的,没有目的的演讲是不存在的,只是目的的正确与否、高雅与否的不同而已.所以,每位演讲者必须树立明确的演讲目的,做到宏观和微观的统一、表层与深层的统一、目前与长远的统一,这样的演讲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4.演讲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
每一个演讲者都希望自己的演讲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如果演讲者能站在听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那么这样的演讲往往更能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在演讲中,怎样从听众角度进行思考与分析呢?笔者认为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演讲者的设身处地,为听众着想。
在演讲中,演讲者设想自己处在听众的地位或境遇中,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听众的心理需要,从而使演讲者与听众的心理相容,使自己的演讲让听众听得进,能接受。上海某工厂新分来了一批失足青年进厂工作。该厂厂长在接待这些失足青年时,发表了简短而感人的演讲:“我热烈欢迎你们到厂来,共同为振兴我厂工作。你们用不着把过去的情况对我讲。我也不会来问你们过去的事。我更不许别人来议论你们过去的事。因为我清楚地知道:你们痛恨过去的行为,已经开始向昨天告别。你们不希望重提旧事,更不希望听到任何讽刺打击,来继续伤害你们的心灵。你们渴望得到组织与同志的理解、鼓励与尊重。你们愿意重新开始人生的旅程,迎接光辉灿烂的明天。我理解你们,只要你们努力工作,好好不密闭,我一律平等、一视同仁!”这位厂长设身地地讲出了失足青年的心里话,演讲像一颗定心丸,鼓起了失足青年开拓明天、争取新生的勇气与信心,因而也就取得比较好的演讲效果。
二是演讲者的引导,使听众身临其境。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演讲者与听众所处的地位不同,因此,他们各自认识事物也往往是不同的还因为他们缺乏对对方的生活经历与情感的体验。如果演讲者能引导听众身临其境,那么就能深刻地了解对方,从而达到彼此心灵上的沟通、感情上的融洽、行动上的一致。
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3周年时,上钢厂工会举办了一次演讲会。复员军人小胡的演讲《崇高的军人》一举夺魁。他在演讲中说:“朋友,你了解我们的战士吗?你了解当代军人的猫耳洞精神吗?当你来到黑暗、阴湿的猫耳洞里;当你行走在高低不平的洞路上;当你立即感受到洞中的闷热时;当你喝不到水,体验到干渴难熬时;当你想休息,却要忍受着蚊虫的叮咬,难以入睡时;当你见到战士只能啃着干粮充饥时;当你目睹战士一听到号令,奋不顾身地冲出猫耳洞时……这时,你才会体会到我们当代军人是多么的伟大,你才会感受到我们当代军人的品质是多么的崇高。他们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人民的骄傲。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位青工运用了引人身临其境的演讲方法,使听众自己进入了当代军人更具有感染力,更能打动听众的心。
三是演讲者的假设,与听众形成共识。
在演讲中,演讲者运用假设,从对方的角度 来思考问题,会到互补的作用,更容易形成双方的共识。上海轻工业局举办了一次“企业有困难,我们怎么办?”的演讲比赛。有一位工人演讲的题目是:《假如我是一个厂长》。他说:“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原材料调价、资金短缺、市场疲软、效益滑坡……”假如我是一个厂长,我牢记三句话:一是与其在逆境中拖垮,不如在拼搏中奋进,继续发挥企业精神,带领职工知难而上,决不向困难低头。二是不找市长找市场,我决不乞求政策、等待改革,而要果断地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在竞争中法语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三是人心齐,泰山移,干部与群众要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同舟共济,这样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这位青工的演讲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知道听众中的绝大多数是工人,他们渴望听到厂长在困难时候的声音。他用一个工人的话来讲出厂长的心声,听众将心比心,促使干部与工人原先的互怨和不满的消除,使厂长与工人形成共识:这就是齐心合力,共渡难关。
转载请注明出处君子文化网 » 演讲比赛目的是什么意思